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5907069935/2024-00110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03-14
名称: 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3-14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4-03-14  浏览次数:-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稳步提升,未来产业整体成势,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强化。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万家。)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及省委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和制造强省部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大力度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推动全市科技创新“硬核力”、产业体系“竞争力”不断提升,全球市场“含深度”、城市发展“集约度”显著增加,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稳步提升,未来产业整体成势,企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6万亿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强化。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万家。

  二、重点任务

  (一)动态调整集群门类。结合发展实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中的人工智能升格单列为1个产业集群,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3个产业集群合并为高端装备与仪器产业集群,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调整为机器人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调整为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在未来产业中,新增智能机器人产业和前沿新材料产业,区块链产业并入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产业调整为光载信息产业,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调整为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产业。在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框架体系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加强前瞻谋划,动态调整、滚动完善、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体系。

  (二)分类推进培育发展。科学把握产业集群差异化、阶段性发展特征,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加速培育、促进发展。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为四大类。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针对具有战略意义、处于风口期、资源投入大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空天、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7个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优势拓展类产业集群:针对产业基础好、市场相对成熟的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4个产业集群,进一步固本强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布局,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发展格局。基础支撑类产业集群:针对基础支撑作用大、成效显现周期长的智能传感器、高端装备与仪器、机器人、高性能材料等4个产业集群,聚焦重点环节靶向发展,为其他产业集群增势赋能。综合提升类产业集群:针对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处于成长阶段的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安全节能环保、大健康、海洋等5个产业集群,以精深化发展为主攻方向,推进重点领域场景应用落地,推动产业集群特色发展。

  2.未来产业。结合产业发展成熟度,推动合成生物、光载信息、智能机器人、细胞与基因等4个未来产业,5至10年内产业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推动脑科学与脑机工程、深地深海、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4个未来产业,10至15年内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三)优化调整重点方向。前瞻研判国内外产业集群演进趋势,更新调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完善各产业集群行动计划。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布局,加强创新产品推广和自主产品规模化应用,推动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完善行业标准规范,精准提出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3—5个关键抓手和2024—2025年任务清单。

  (四)统筹各区错位发展。着眼于产业成长性,结合各区资源禀赋,合理规划各产业集群的重点布局区和各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原则上每个产业集群控制在3—5个区布局,其中细分领域较多的产业集群可适当增加布局区;每个区重点发展3—5个产业集群。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由市级层面结合实际统筹布局。

  (五)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电镀、热处理等基础工艺高端化发展。建成投用脑解析与脑模拟、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加强第五代移动通信增强型技术(5G—A)网络、智能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化工业数据应用。

  (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创新平台载体作用,孵化高附加值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新产品导入中心等。

  (七)完善服务供给体系。加快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进先进检测认证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科学布局质量基础设施。出台服务工业企业国际化发展政策,升级工业企业出海一站式服务平台。突出市场化专业化,持续办好高交会、文博会等高水平展会以及国际数字能源展、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等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的展会。开展“深圳制造”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制定细分产业领域国际标准。

  (八)积极拓展应用场景。研究制定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在重大项目中的规模化应用,打造应用试验场。组织实施一批跨领域、综合性标杆和亮点项目,加速新技术验证、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和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滚动更新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三、工作机制

  (一)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在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市、区两级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全面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市级统筹协调推进机制由市长为主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为副召集人,分管副市长和市直有关单位、各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等共同参与,主要负责统筹协调、产业研判、“双招双引”、企业服务、调度评估等工作。各区参照建立区级统筹协调推进机制。

  (二)加强市区工作联动。按照“市级汇集资源、区级抓好落地”的总体思路,健全市、区工作联动机制。市级层面统筹做好整体规划布局,各区做好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持续优化政策体系,推动市、区两级产业政策有效衔接。建立项目发现机制,市、区多渠道拓展招商信息。推动优质资源向各产业集群的重点布局区倾斜,各区结合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进行资源配置。建立各产业集群重点企业台账,市、区共同走访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求。

  (三)完善工作支撑体系。聚焦发展核心要素,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作支撑体系,通过绘制产业图谱、强化投融咨询、加大资金支持、加强调度评估等,多措并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空间供给保障。开展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实施规划与行动计划。编制“工业上楼”2.0版本政策,发布产业集群“工业上楼”设计指引。授牌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善、运营管理高效的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虚拟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