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投诉/咨询电话:12345 0755-88102553 投诉/咨询邮箱:xzc@gxj.sz.gov.cn
地址:深圳福田福中三路市民中心三楼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办公时间:9:00-12:00 14:00-18:00(工作日)
网站标识码:4403000048粤ICP备10053215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3015号
(一)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国产化,夯实人工智能底层基础。一是推进“鹏城云脑Ⅲ”、深圳开放智算中心建设,持续扩大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的调度规模,加快构建“一超多强总调度”智能算力体系。发放“算力券”,降低企业智能算力成本。二是搭建国内外生态“连接桥”,加快关键领域前沿技术、大算力集群调度技术、国产大模型技术、工具链技术、大模型评测基准等技术全栈创新。三是推动鹏城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人工智能领域科研平台分领域深耕、跨领域协作。四是建设国产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形成2个行业大模型,赋能50家企业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五是打造基于国产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源社区,搭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开源软件代码托管平台、开源组件中心仓。
(二)充分发挥深圳软硬件优势,打造智能产品矩阵。充分发挥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优势,围绕高频应用场景,以高质量供给为出发点,打造全身智能、全车智能、全屋智能“三全智能”产品矩阵,抢占“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发展的新赛道。加快推进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深度结合,让机器人拥有“聪明的大脑”和“灵活的四肢”。
(三)一体推进数据流通、开发与治理,提升数据供给质量。一是依托前海、河套,推进科研、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数据互联互通,打造算力出海、数据跨境枢纽。二是开发高质量综合数据集,用好市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管理平台,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开放公共数据;在医疗、教育、金融、气象等领域打造行业数据集,打造1千万亿字节(PB)多模态中文语料数据库;并探索“政府统筹建设、授权数据使用”新模式。三是深化数据治理,构建城市级数据流通赋能中心,建设数据流通生态联盟,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推动文化产权交易机构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数字文化内容提供专业服务。
(四)构建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体系,驱动产业加速发展。一是打造“城市+AI”应用场景高地,滚动发布“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推动40个以上千行百业、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场景落地。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大模型赋能中心,会同制造业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行业大模型,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三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现代服务业,丰富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等行业的应用。
(五)推进智能驾驶生态建设,打造智能驾驶全国示范。一是打造智驾产品矩阵,完善基础零部件产品链,加强配套产品开发,支持智驾方案技术攻关,推动企业构建泊车、城市和高速等场景的智驾解决方案。二是强化智能驾驶所需路侧设施、通信网络、智算中心、高精度地图、充电设施、测试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丰富智驾应用生态,拓展智慧交通场景,构建国产自主车载应用生态圈,打造“人—车—家”融合应用场景。四是完善智驾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准入管理、运行监管、责任认定等管理细则,加强关键系统、网络数据安全等标准研究,打造统一开放的智驾测评体系。
(六)强化产业交流和要素保障,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一是强化产业交流合作,举办人工智能领域系列展会、赛事。二是发挥千亿基金群引导作用,推动人工智能集群基金加快设立、投资,做大深圳创投日人工智能专场规模,支持新落地企业参加路演。三是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发挥企业引才主体地位作用,引进5个以上国际顶尖人工智能团队;打造“2048程序员社区”,加强人工智能人才住房保障。